以眷村生活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文类。小说类的多层次表述与思辨特质,咸认成就最高也最引人瞩目。
在-,许多公教机关都有眷属宿舍,这里的「眷村」,指的是1949年国民政府迁台,当时约60万军队及其眷属辞乡随行,眷属依军种、兵种、阶级被安置在日治时期营房、校舍、仓库及因陋就简赶工搭盖的鱼鳞瓦屋,「眷村」原型浮现。即使来自大江南北背景不同,一律统称「外省人」,他们在-、澎湖岛上落脚生根保国续命,但受制语言、环境、习惯、家国理念等因素,眷村族群逐渐发展出一种既封闭又自我完整的生活模式,朱天心即在〈想我眷村的兄弟们〉说道:「很多眷村小孩,在他们20岁外出读大学或当兵之前,是没有『-人』经验的」;孙玮芒亦在〈回首故园──眷村生活素描〉里陈述:「那时的清明节,村-都无坟可上」之景况,文学的故乡於焉在生命落实,概乎「既曾发生的,就必定存在」(苦苓语),王德威〈以爱慾兴亡为己任,置个人生死於度外〉-中便肯定「眷村生活是四九年後-文化中极重要的现象之一」,廖咸浩进一步强调:「眷村文化并不是-文化的『子文化』,而是-文化的『母文化』之一。」
相较眷村第一代军人父亲辈所经营「-文学」主题,眷村文学基本上是第二代军眷子弟的创作。梅家玲〈八、九○年代眷村小说(家)的家国想像与书写-〉定位眷村文学为「-文学」及1987年-与中国两岸-探亲後的「探亲文学」一脉嫡裔。
书写眷村主题最早广为人知的短篇小说有朱天心〈长干行〉(1975)、孙玮芒〈斫〉(1975)。至於知名的眷村作家作品,长篇创作部分有萧飒《如梦令》(1981)、朱天心《未了》(1982)、苏伟贞《有缘千里》(1984)及《离开同方》(1990)、爱亚《曾经》(1985)、袁琼琼《今生缘》(1988),短篇代表作有朱天文〈伊甸不再〉(1982)、张大春〈四喜忧国〉(1988)等,短篇小说专着有张启疆《消失的囗囗》(1997)。选集部分有青夷主编散文集《我从眷村来》(1986)及苏伟贞主编小说集《-眷村小说选》(2004)。
眷村基地创兴与淍敝,早有「眷村子弟-老」或曰「眷村子弟眷村老」喟叹以为见证,但积极看待此一书写反照处,眷村生活就不仅只是一族群过客的现象显微,诚如梅家玲所言:「对外界与自我产生更深刻的观照反思,见证多面向的时代变迁与家国沧桑。」眷村文学的积极意义,或在於此。
中文关键字:眷村 , 外省人 , 离散 , 第二代 , -
英文关键字t-e Compound of Military Families , Mainlander , diaspora , t-e second generation , nostalgia
参考资料
*青夷选编。1986。《我从眷村来》。「希代文丛」10。台北:希代。*齐邦媛。1991。〈眷村文学:乡愁的继承与舍弃〉。《联合报》,联合副刊,10月25-27日。*王德威。1996。〈以爱慾兴亡为己任,置个人生死於度外〉。收於《封闭的岛屿》。苏伟贞着。台北:麦田。*苏伟贞主编。2004。《-眷村小说选》。台北:二鱼文化。*梅家玲。2004。〈八、九○年代眷村小说「家」的家国想像与书写-〉。收於《性别,还是家国》。台北:麦田。孙玮芒。1977。《龙门之前》。「现代小说丛刊」。台北:联经。 朱天心。1982。《未了》。台北:联经。朱天文。1983。《小毕的故事》。「三三尔雅集」7。台北:三三。苏伟贞。1984。《有缘千里》。「洪范文学丛书」119。台北:洪范书店。爱亚。1985。《曾经》。「尔雅丛书」171。台北:尔雅。苦苓。1985。〈想我眷村的弟兄们〉。《联合报》,联合副刊,4月7-8日。 苦苓。1986。〈水井、围墙与黑房〉。收於《我从眷村来》。青夷选编。台北:希代。袁琼琼。1988。《今生缘》。「联合文丛」24。台北:联合文学。张大春。1988。《四喜忧国》。「小说馆」1。台北:远流。张大春。1990。〈眷村子弟-老〉。《中时晚报?时代副刊》,12月29日。苏伟贞。1990。《离开同方》。「联-学」96。台北:联经。廖咸浩。1993。〈回应邱贵芬「想我(自我)放遂的(兄弟)姊妹们:阅读第二代「外省」(女)作家朱天心」〉。《中外文学》,22(3):111-115。朱天心。1992。《想我眷村的兄弟们》。「麦田文学」1。台北:麦田。张启疆。1997。《消失的口口:张启疆的眷村小说》。「九歌文库」454。台北:九歌。张茂桂。1996。〈眷村子弟眷村老〉。《聯合报》,42版,8月5日。王德威。1998。〈一种逝去的文学?:-小说新论〉。收於《如何现代,怎样文学》。台北:麦田。蔡振念。2003。〈八十年代以来-眷村小说离散主题〉收於「文化大学主办两岸五十年文学学术研讨会」。齐邦媛。2004。〈「老竽仔,我为你写下」〉。收於《最後的黄埔》。齐邦媛、王德威主编。台北:麦田。王德威。2004。〈老去空余渡海心〉。收於《最後的黄埔》。齐邦媛、王德威主编。台北:麦田。卫宇航。〈-眷村中人际关系的冲突与融合:以台南地区的眷村为研究中心〉。硕士-,德国科隆大学汉学系。 *行政院退辅会荣民文化网。lov.vac。*外省-人协会网。.amt.org。蔡振念。〈八十年代以来-眷村小说离散主题〉。蔡振年教授教学部落格,「老师-」。2008年1月20日读取。blog.sina/mysterysoul/article.p-p?pbgid=15458&entryid=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