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79
日治时期曾参与《诗报》编辑、崇文社徵文等汉学活动,战後亦在诗-会中屡获佳评。任职-省政府时,创立「中兴诗社」并担任社长。着作极为丰富,生前曾三度出版《醉草园诗集》,2005年由子女张振腾、张翠梧委托中正大学-文学研究所编纂《生事归清恬:张达修咏赞-百首精选译注》,2006年委托-文献馆林文龙编辑《醉草园文集》,2007年出版《绿岛家书》。此外,尚有诗文手稿未刊者计画陆续出版,与其他着作合称《张达修先生全集》。
诗作风格相当典雅,由於汉学根柢深厚,各种题材皆可挥洒自如,典故运用浑然天成,因而时常於诗-会中抡元,亦获贾景德、张昭芹等诗老之器重。1956年在嘉义举办的全国诗-会屈居第二,原因是当日词宗张昭芹,见该诗作极佳,疑出自外省诗老之手(诗-会评选过程,皆隐去姓名以求公正),为鼓励台籍人士,故评为第二。结果适得其反,张昭芹懊悔不已,诗坛则传为佳话。
或有人认为,张达修的社会写实诗作,在日治时期多指责日人不公平之对待,但战後却仅描述天灾所造成的损伤,并未述及国民政府对-民众的迫害。但其实有难言之隐。1950年,白色恐怖时期,长子张振腾因中学时参加由学校发起的读书会,被指为参与「-的外围组织」,由军法处以「参加匪伪组织企图颠覆政府」的罪名,判处-12年,移送至绿岛。其间张达修承受长子被捕,以及不肖情治人员、司法黄牛勒索的精神压力,却只能用相当隐微的手法表达在诗作中。如其〈绿岛杂咏〉诗中「风雨夜深催梦醒,太平洋作不平鸣」之句,即藉景以抒发其不平之鸣。直到1980年,林文龙整理其诗稿时,才发现一首〈四月十四日北上感作〉诗:「分明无妄竟成灾,文字悬知是祸胎。北望稻江频洒泪,锒铛有子未归来。」经询问,张达修才道出长子被羁始末。
中文关键字:醉草园 , 白色恐怖 , -古典诗 , -文学
英文关键字Tsui-tsao-yuan , W-ite terror in Taiwan , Classical poem of Taiwan , Taiwan literature
参考资料
分享常识给亲友.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