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於中央文坛、全国文学、整体文学而言的地域性文学,又称「区域文学。此一「地方」可以是现今的各级行政区(如「台中县文学」),可以是旧时的行政划分(如「竹堑文学」),也可以是某一特殊聚落(如「六堆文学」)。最大可以是联合数个县市的「北、中、南、东部文学」,最小一般到县之下的乡镇市级,以及直、省辖市之下的区级。
以文学史的论述而言,全国文学与地方文学之间,两者虽然在论述上具有相同的时间架构,但是,前者往往无法钜细靡遗的将每位作家纳入论述,难免有遗珠之憾;如果将范围缩小成某一「地方」,纵使活动范围仅限於当地者、与中央主流文坛较少互动者、作品只有手抄本或自刊本而流通范围不广者,也会出现在地方文学史的论述之中。因此,在撰写地方文学与全国文学史时,两者之间颇有相辅相成之效。
属於该地方文学的条件是:(一)出生於当地之作家的作品(例如出身南投的李瑞腾虽已在台北定居,但是「南投县文学史」必有其一席之地);(二)虽非此地出身,但在此地久住,文学作品当中也有许多以该地风土民情做为对象或背景者(例如出现在「台北市文学史」之中的白先勇);(三)如果不符合前述2个条件,只是短暂停留时创作於该地或仅以该地为作品主题者,在较为宽松的标准下,也算地方文学作品(如清代大量的游宦诗文)。
-各个地方因为自然与人文环境之不同,文学作品亦有相异的面貌,例如盛产菸叶的美浓,锺理和便有〈菸楼〉之作,茶园遍地的龙潭,就有锺肇政以茶农家庭为背景的《鲁冰花》;沃野千里的彰化平原中,诞生了农民诗人吴晟,以及农民小说家洪醒夫;面对着宽阔太平洋的-东部,则有海洋文学的代表作家:廖鸿基与夏曼?蓝波安,这都是自然而然、合情合理的现象。近年来各县市政府更是透过地方文学奖的设置、作家作品集的出版,直接促进了描写在地特色的地方文学之风行。
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後地方文学创作、研究的过程,远因可溯及1987年解严,社会多元化的生命力因此从独裁政权的禁锢之中解放出来,单一文化霸权逐步被挑战、解构,社区文化意识蓬勃发展。嗅出此一文学风潮的《文讯》-,从1990年开始於各地举办「-各县市艺文环境调查」座谈会等一系列的活动。1994年行政院也在「12项建设」第三项中,明列「充实省(市)、县(市)、乡镇及社区文化转硬体设施」。1995年诞生了全国第一本地方文学史《台中县文学发展史》,其他地方之文学史论述亦逐年诞生,而此一-文学研究的崭新研究取径与视野,至今仍方兴未艾。
中文关键字:区域文学 , 多元文化 , 地方作家 , 文学地理学 , 地域文化
英文关键字Regional literature , Multiculturali- , Local writer , Literary geograp-y , Regional culture
参考资料
*封德屏主编。1994。《艺文与环境:-各县市艺文环境调查实录》。「文讯丛刊」23。台北:文讯-。 *封德屏主编。1994。《乡土与文学:-地区区域文学会议实录》。「文讯丛刊」24。台北:文讯-。*陈万益。2000。〈现阶段区域文学史撰写的意义和问题〉。《文讯》,174:31-36。*施懿琳。2000。〈撰写区域文学史的几点感想〉。《文讯》,174:40-41。*黄美娥。2000。〈开启-文学研究的另一扇窗〉。《文讯》,174:48-50。丁文玲。2007。〈眺望文学的流域:各县市作家作品集的人与事〉。《文讯》,261:49-53。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编。1998。《文化-》。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羊子乔。2007。〈历史纵深的在地观点:我对各县市作家作品集的期许〉。《文讯》,261:59-60。徐淑佳。2007。〈播撒文学的种籽:各县市作家作品集调查报告〉。《文讯》,261:74-77。郑定国。2007。〈在地言宣,在地书写:谈-区域文学〉。《文讯》,261:47-48。顾敏耀。2006。〈在依旧闪耀的昔日光辉下:万华区、大同区的族群与文学〉。《文讯》,252:67-72。顾敏耀。2006。〈草山含笑柳含烟?脉脉泉温溪岭间:士林区、北投区的族群与文学〉。《文讯》,252:60-66。 须文蔚。〈传统区域文学研究的指涉与局限〉。中时部落格,「作家部落格」。2008年7月14日读取。blog.c-inatimes/winway/arc-ive/2005/11/18/26229。江宝钗。〈走过的痕迹:嘉义地区文学的采集、调查、整理与研究概述〉。汉学研究中心,「汉学研究通讯第19卷第2期」。2008年7月14日读取。ccs.ncl.edu/Newsletter_74/74_03.-tm。〈地方感:美国区域文学〉。American Infor-tion Web美国资讯网,「美国国务院电子期刊第一卷第十期」。2008年7月14日读取。usinfo.org/E-JOURNAL/EJ_LitRegional/tablcon.-tm。陈丽明等。〈「区域文学」理论探析〉。教育部普通高级中学国文学科中心,「国文学科中心第十七期电子报」。2008年7月14日读取。.fg.tp.edu/~c-in_center/17_e-/1701.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