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常识

巫咒文学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176

在原住民书写中,游走在人、鬼、灵(神)与万物之间的写作素材。在传统部落中的巫师(男/女),多扮演人与灵(神)的媒介,是祭仪中的司祭,严守仪式中的分际,也依个人的秉性习取各自专攻的灵力,为部落消解灾厄,守护部落的平安。原住-传统信仰多视万物有灵,而巫在一部落中更是特别经过拣选、试链而成者。排湾族女作家伊苞《老鹰,再见》一书中,即写到她自己与部落巫师的互动:

「你要不要学习成为一个巫师。」她说。

神灵喜欢的人才能成为巫,巫师曾经念了一段古语,然後解释说:「大武山的神坐在雕刻着人形图的石椅上吃着槟榔,他往下看,看见他所喜欢的人。他在树上一摘,摘下了Za-U给他所中意的人。」

卑南族作家巴代《笛鹳--大巴六九部落之大正年间》小说中,也以巫婆笛鹳为书中的要角,她能占卜、预视、折冲、作法化解自己部落与其他部落的冲突。布农族作家乜寇?索克鲁曼《东谷沙飞传奇》的小说中,也有主祭司迪昂一角,扮演对一般人看不见的「什麽」说话,在仪式中往来人、神、灵与天界间,解读常人无法理解的天地奥义,预视部落的吉凶祸福。巫咒文学因题材本身的特点,很容易便形成奇幻、虚幻以及魔幻的效果;巫师的形象对平常人既神秘又超越,巫咒文学就在真实与想像间模拟、冲撞与突围。

中文关键字:巫咒 , 卑南族 , 排湾族 , 布农族 , 仪式

参考资料

    伊苞文,张智铭摄影。2004。《老鹰,再见:一位排湾女子的-之旅》。「Catc-」78。台北:大块文化。巴代。2007。《笛鹳:大巴六九部落之大正年间》。「大地原住民」3。台北:麦田。乜寇?索克鲁曼。2008。《东谷沙飞传奇。「印刻文学」178。台北:印刻。胡国桢、丁立伟、詹嫦慧编。2008。《原住民巫术与-宗教》。「辅大神学丛书」81。台北:光啓文化。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廖添丁传说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小野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