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21
《幼狮文艺》的历任主编为中国青年写作协会编辑群、林适存、朱桥、瘂弦、段彩华、陈祖彦、吴钧尧等人。1965年1月起,这本-开始受到文坛关注,朱桥担任主编後,开始企画性编辑,各期预先设计专题,再配合座谈会的举办,是该刊物的黄金时代。由於朱桥经常「贴钱来帮助贫困的作家」,在他热情邀约下,《幼狮文艺》网罗了朱西甯、司马中原、陈映真、锺肇政、郑清文、李乔、史惟亮、许常惠等1950、1960年代-艺文界的菁英。作家与艺术家的联合专栏,使得-内容更专业化与多样化。
《幼狮文艺》从宣扬爱国思想的青年文艺,到朱桥主编下改版,塑造崭新视觉与风格。1969年瘂弦接续主编工作,瘂弦的编辑重点在「加强幼狮文艺对全球华文创作的影响方面」,「把刊物的格局放大,广邀海外作家的稿件,使-成为世界华文文学的中心」。在瘂弦编辑下的《幼狮文艺》,有郑臻「文学气象台」报导国外文学风向;颜元叔译《西洋文学批评史》,并且囊括海外学者唐文标、刘绍铭、叶维廉、聂华苓、林以亮、陈芳明等作家作品,进一步迈向「国际化」。
1980、1990年代的《幼狮文艺》依次由段彩华与陈祖彦主编,是雅俗共赏的蜕变期,由过去的「编者导向」转往「读者导向」」,刊物风格趋向「年轻化」与「校园化」。段彩华以年龄层来规划,锁定高中到大专二年级的青年学生,设计「新锐作家作品展」、「校园索引」、「青年作家动态」等文学专题。1982年8月开始,《幼狮文艺》的市场区隔移转到工厂青年群众,-地位从1960年代的文学主流媒体转化为综合性-,并且因为1970、1980年代之交两大报副刊文学奖「新星制造机」的兴起,《幼狮文艺》逐渐退出文坛第一线的位置。
1990年代初期《幼狮文艺》重新透过中国青年写作协会,与当时担任青协秘书长的林燿德,策划「九○年代新星专栏」,推动新世代文学风潮。1999年9月起,吴钧尧接任主编,进入文学与市场之间的折冲期,首创由基金会「认养版面」,寻求企业、文化团体赞助,如原住民委员会认养後,开辟「原住民轶事」专栏;此外在春秋两季开设幼狮文艺写作班、举办「华文成长小说文学奖」等活动,持续贴近新世代文学脉动。
中文关键字:救国团 , 战斗文艺 , 新世代作家
参考资料
分享常识给亲友.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