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常识

文艺政策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234

政府对於文学与艺术创作的指导及规范。-的文艺政策发展,历经日治末期「皇民化运动」(1941-1945)、蒋政权统治时期的「展开-文艺战斗工作」(1950年代)、「积极推动三-义新文艺建设」(1960年代)以及「乡土文学论战」过程中对乡土文学的压抑(1970年代),终於,在各界呼吁多年之後,「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简称文建会)於1981年成立,继而1987年解严,对文学的禁锢大为松绑,先後举办「全国文艺季」、「文艺巡回讲座」、「中国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等活动,因较无整体规画,到1990年代中叶仍被学者郑明娳称其文艺政策「付之阙如」,为「无政策之政策」。

1998年文建会第一次公布《文化-》,文艺政策开始较明确的规画,其核心宗旨:「一切有关文艺的施政,旨在营造良好的文艺环境,促成优秀文艺作品的诞生,期待它记录并批判时代社会,有益世道人心,甚至移风易俗」,并列出文艺政策的7大目标:「重建丰美厚实的文学传统」、「使文学人格及智慧受到充分尊重」、「加强文学教育、文学批评、提升文学品质」、「营造宽广的文学发展空间」、「发展成为世界华文文学中心」及「提高-文学的国际地位」。如何实践这些目标的策略,-列举9项:「成立文学专责机构,增建文学设施」、「提高文学预算」、「全面清理文学方面的-经验」、「协助地方政府强化推动文学的能力」、「积极开发并整合学界及社会的文艺资源」、「提供社会人士学习文学的机会」、「畅通文学作品的传输管道」、「有计画推动本地文学作品外译工作」以及「加强与他域的横向连结」,这些政策在日後都陆续实现或持续进行。

文建会在2004年又推出新版的《文化-》,回顾2000年政党轮替後4年间所推行的文艺政策,包括「成立国家-文学馆」、「提升文学阅读风气」、「培育人才、鼓励创作」、「推动文学研究及资料库建置」以及「推动-文学国际交流:中书外译」共5项,书中也表示後4项是未来积极推动的文艺政策。

「国家-文学馆」在2003年於台南市开馆,成为文建会所属机关当中,主管文艺事务者,工作内容以奖助、保存与推广为主,例如设置「-文学奖」以提升创作风气,亦有「-文学研究-奖助」以鼓励文学研究,同时出版作家全集(如《龙瑛宗全集》、《叶笛全集》、《叶石涛全集》等),此外,也积极收集作家藏书、手稿、相片等文物,定期举办文艺活动,吸引民众入馆参观,兼具博物馆与研究中心的功能。

其他参与奖助型态文艺政策的中央机构尚有以下三处:一、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从1997年开始颁发「国家文艺奖」,共分成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5类,文学类历年得奖者有周梦蝶、黄春明、锺肇政、杨牧、叶石涛、陈千武等。二、教育部:自2002年开始设置「文艺创作奖」,分为剧本、小说、散文、新诗、古典诗词等项。三、新闻局:每年固定举办「金鼎奖」以鼓励优秀图书与-。

除中央部会外,各县市政府文化局也拟有文艺政策,以台北县文化局为例,着重在文学出版、创作奖助及文学活动,自1993年持续出版《台北县作家作品集》,至2006年已出版96集;从2005年开始办理「台北县文学奖」,并将作品结集出版;2006年举办多场「文学巡回讲座&mdas-;&mdas-;大河巡礼」,邀请作家到各乡镇与民众面对面交流,分享创作经验,探讨文学奥秘;2007年则举办「探索阅读新生活&mdas-;&mdas-;亲子一起快乐成长」,启蒙孩子对於文学阅读的兴趣。解严之後,不管是中央或地方,都逐渐形成以「奖助」与「推广」为两大文艺政策,较之解严前及日治末期的强制手法,大不相同。

中文关键字:文化政策 , 文艺奖助 , 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 , 国家-文学馆

英文关键字Culture Policy , Literal Bonus , Council for Cultural Affairs (CCA) ,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ese Literature (NMTL)

参考资料

    *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1998。《文化-》。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2004。《文化-》。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2004。《文化-》。台北:远流。*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编。2003。《文化土壤、接力深耕:文建会二十年纪念集》。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郑明娳编。1994。《当代--文学论》。台北:时报文化。中国-中央委员会政策研究工作会编。1996。《文化政策?民俗技艺?美学教育》。「政策研究丛书」38。台北:中国-中央委员会政策研究工作会。立-图书资料室。1995。《文化建设》。「立法报章资料专辑」51。台北:立-图书资料室。朱惠良总编辑。2008。《文化深耕:台北县政府文化局双年报》。台北:台北县政府文化局。朱双一。1996。〈「-文艺」的鼓噪与衰败:兼论50-60年代的-文艺政策〉。《-研究期刊》,1:93-101。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编。1998。《第二届全国文化会议实录》。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编。1998。《第二届全国文化会议工作报告》。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编。2003。《行政院各部会九十二年度文化艺术补助暨奖助辅导办法汇编》。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李明珠等编撰。2005。《文化建构:文化行政管理前辈经验谈》。「文化耆老系列」1。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李敏勇。1994。《战後-文学反思》。「-本土系列二」52。台北:自立晚报。林信华。2002。《文化政策新论》。「社会丛书」22。台北:扬智文化。林淇瀁。2001。《书写与拼图:-文学传播现象研究》。「麦田丛书」21。台北:麦田。胡惠林。2003。《文化行政学》。上海:上海文艺。陈其南、申学庸。2000。《文化建设与国家发展》。台北:中国-中央委员会政策研究工作室。揭阳。2006。《国族主义到文化公民:-文化政策初探2004-2005》。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戴美慧。2002。〈战後-文化政策与文化发展关系之研究:以多元文化主义为观点〉。硕士-,-师范大学-研究所。 *行政院文建会1998文化-。web-a/intro/1998YellowBook。*行政院文建会2004文化-。web-a/intro/2004w-ite_book。*〈国家-文学馆的诞生〉。国家-文学馆,「创立历程」。2008年11月17日读取。.nmtl/01_us/us_B.asp 。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新闻配达夫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排湾族嫁给百步蛇传说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