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310
本遗址是1940年(昭和15年)金子寿卫男发现,原称中坑门遗址,1943年国分直一进行调查,1952年坪井清足定名为凤鼻头遗址并发表论文。1965年考古学者张光直主持发掘。
遗址发现数层文化层,最下一层是绳纹陶文化(又称大坌坑文化),其上是绳纹红陶层和灰黑陶层。张光直将绳纹陶文化层之上的各文化层统称为龙山形成期文化。龙山形成期时代发现了两层海贝层,下层是大贝层、上层是小贝层,可能当时距海边不远。
绳纹陶文化层中发现的石器有网坠、箭头等,数量不多。陶器质地含砂、褐色,器形有罐、钵等,有的带有圈足,偶见把手。罐口口缘一般较厚重,外缘常带一圈突脊。一般在口缘上施有划纹,腹部则施较粗的绳纹。在这一文化层中,还发现零散的人骨。
上层的泥质绳纹红陶层,器形有罐、钵、瓶、豆、鼎、盘等。黑灰陶层不纯然是黑灰陶,亦有橙色陶。器形有罐、钵、盆、盘、杯等,其他还有陶纺轮、陶环。纹饰有方格纹、条纹、划纹、彩绘等。石器数量较多,器形亦多,有磨制石斧、石锄、石锛、石凿、石刀、靴形石刀、箭头、带铤箭头、矛头、网坠、带孔斧锄形器。另有玉环、玉玦残片。其他还有骨角贝器,及贝类饰品。骨角器有箭头、枪头、尖器等。以碳十四测定年代的结果,下层贝分别为3310±80B.P.、2910±80B.P.、2900±80B.P.、2780±80B.P.、2670±80B.P.、2670±80B.P.;上层贝为2440±100 B.P.。
本遗址於2002年经内政部公告为国定古蹟,2006年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重新指定为国定遗址,指定之名称为凤鼻头(中坑门)遗址。
中文关键字:大坌坑文化 , 张光直 , 绳纹陶文化
英文关键字Tapenkeng Culture , Chang Kwangchih , Red Corded Ware Culture
参考资料
分享常识给亲友.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