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常识

番割(番刈)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253

番割在清代文献中有相当多的描述,如周玺的《彰化县志》:「内山居民,狡狯而通番语者,为番割。」柯培元,《噶玛兰志略》:「惟内山生番打牲作活,出有麋鹿皮张,一二无赖-,习晓其语,私以红布、哔叽、蔗糖、酒盐,入与互换,名曰番割。」陈培桂《淡水厅志》,则以隘首为番割。番割是指能通番语,与番人相熟,於生番界与生番交换物品的人。番割娶番妇的不少,与生番关系极佳,因此得以自由出入番社。着名的番割如头分的黄斗乃(祈英)。番汉交易的行为,称为换番。1887年刘铭传积极实施开山抚番政策之後,於汉番交界设换番所,而按期至换番所交易的人,显然是化暗为明的番割。

参考资料

    〔★林玉茹,《清代竹堑地区的在地商人及其活动网络》,2000〕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生番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番仔园文化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