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79
此遗址於1962年1月18日盛清沂先生调查北海岸史前遗蹟时所发现。是日自基隆出发,至马鋉河见隔岸有台地平缓,前去察看乃发现此遗址。此遗址的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东北为一山屿正对马鋉河,屿下即为-市区,而遗物分部的范围在山屿漫坡向西约200公尺间(1962盛清沂)。此次的调查所采集的遗物23件,包括有:砂岩砥石1件、粗砂褐色陶、细砂红褐陶、泥质陶等。其後1980年黄士强、刘益昌调查采集的遗物有砥石、粗砂褐色陶、细砂红褐陶、泥质陶。1992年连照美采集砥石、素面陶片,1993年黄士强、1997年刘益昌先後调查采集到砥石。依据多次调查的结果,就其陶器的质地可以理解到,本遗址的文化内涵为「讯塘埔文化」,年代约在4500-3500 B.P左右。「讯塘埔文化」为近几年新辨认的新石器时代中期接续「大坌坑文化」晚期逐渐演化发展而来的地方性文化(刘益昌2001)。本文化陶器型制与大坌坑文化大致相近,最大的差异在突脊与口缘上划纹的消失,石器则出现大型尖状器与石刀(刘益昌等2004)。
遗址现今西北侧有中华海事专科学校、东北侧有废耕农田,地表上杂草覆盖。西南方盖有约百户大社区及道路,遗址一半为中华海事商校建筑破坏,保存不佳。
参考资料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葛良拜(Kalapai)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荷西宣教活动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