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常识

中华-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262

1912年1月1日在中国建立的-共和国。依据1911年(宣统3年)12月制定的「中华-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而成立中华-临时政府,选出-为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建都南京,以五色旗为-;1912年2月,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3月,袁世凯於-就职。1915年12月,袁世凯透过所谓的「国民代表」-变更国体为「-」,登基称帝,不仅北洋系实力人物冯国璋、段祺瑞等人不支持,更有护-讨袁之役。1916年6月袁世凯称帝不成病逝後,在-的北洋政府各军阀、派系对立,南方则反对北洋政府,1917年在广州成-政府,1925年成立国民政府,以汪精卫、蒋中正为首,计画北伐。

1928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成功,以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以-对黄埔军校学生之训词为-,定都南京,进入国民政府时期。1937年7月,-发动「芦沟桥事变」,引爆-战争(又称七七事变、-侵华战争),中国遂与-进行8年的抗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华-加入以美国、英国等组成的同盟国。1945年10月,国民政府-蒋中正以联合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的身分,接受联合国最高统帅麦克阿瑟第一号命令,派陈仪任-行政长官接收-。虽然中华-尚未对-签订和约,并未具足领有-的国际法要件,但已依据中华-的国内法,实施在-的统治。

1946年12月,制宪国民大会制定中华-宪法,1947年开始行宪,1948年3月蒋中正、李宗仁分别当选第一任中华-总统、副总统。4月,第一届国民大会制定「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由於内战加剧,-节节失利,1949年1月蒋中正宣布「引退」,由李宗仁代理总统;12月7日,中华-政府退守-,实际统治区域为-、澎湖、金门、马祖。

因李宗仁代总统滞留美国,蒋中正於1950年3月在台北「复行视事」。1960年第二任总统任期届满之前,第一届国民大会修订「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蒋中正得以不受宪法连任一次的限制,继续连任,直至1975年4月於第五任总统任内逝世,副总统严家淦继任为总统。蒋中正之子-於1972年先担任行政院长,1978年当选中华-第六任总统,1988年1月在第七任总统任内逝世,由副总统-继任。

1950年6月韩战爆发,美国派遣第七舰队进入-海峡,-免於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直接的-威胁;1954年12月,与中华-签定「中美共同防御条约」,在美国支持下,中华-维持联合国的中国代表权。197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阿尔巴尼亚提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中华-的中国代表权。此後,国际上的「一个中国」即指中华人民共和国。1978年12月,美国宣布进行美中关系正常化,1979年1月与中华-断交,12月「中美共同防御条约」失效。

1991年在-总统任内,第一届国民大会废止「动员戡乱临时条款」,并决议终止动员戡乱时期,为终止「国共内战」提供宪法上的重要依据,1991-1992年国民大会、立-进行全面改选,1996年第一次总统直选,使中华-政府建立在以台、澎、金、马为-范围的统治空间上,并延续1991年修宪以来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统治中国-的现实,限缩了中华-宪法的效力,使之不及於中国-。1999年-总统提-湾与中国是「特殊国与国关系」,不过并未透过修宪的程序,正式纳入宪法条文中。

2000年第一次政党轮替,-进步党的-总统提-湾与中国为「-」,但在-体制上仍未进一步的变化。2008年-总统在说明-与中国-的关系时,则提出与-总统不同的「一国两区」的概念。

中文关键字:- , - , 中国 , 中华-宪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

英文关键字Sun Yat-sen , Taiwan , C-ina , Republic of C-ina's Constitution , People's Republic of C-ina

参考资料

    郭廷以编着。1985。《中华-史事日志》。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费正清编,杨品泉等译。1993。《剑桥中华-史(1912-1949)》。-:中国社会科学。张玉法。2001。《中华-史稿(修订版)》。台北:联经。国史馆中华-史外交志编纂委员会编。2002。《中华-史外交志》。台北:国史馆。薛化元。2004。《-全志(卷4第1册):-志?--篇》。南投:国史馆-文献馆。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中等教育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中程理论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