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常识

大甲西社事件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307

清代-最大规模的原住民事件。1731年(雍正9年)淡水海防同知张弘章为兴建衙门,徵派番社男子上山采取木料,因劳役严苛,因起社番之不满。1732年1月21日,大甲西社(今台中县大甲镇)林-,联合吞霄社(今苗栗县通霄镇)、苑里社、大甲西社、大甲-等「蓬山八社」社民一千多人,袭击沙辘(今台中县沙鹿镇)淡水海防同知衙门,-兵丁、焚烧衙署,张弘章单骑逃到彰化县城。大甲西社又会集朴仔离社(今台中县东势镇),攻击猫雾捒庄。1月22日,彰化知县陈同善等率兵前往镇压,北路参将靳光瀚与左营游击王臣率领部众,分别於23日和25日前往征讨;福建分巡-道倪象恺、水师副将祁进忠於3月抵彰化县坐镇。

事件发生後,清军主要以-镇压,自3月以後,开始对社番进行招抚,每一位投降者给布4尺、盐4两、米每天1升,各社因此相继归顺,只有大甲西社仍顽强抵抗,直到5月才在土官的带领下归顺清廷。

6月23日,又爆发第二次抗官行动,因-道倪象恺之表亲为求立功,擅自扣押大肚社(今台中县大肚乡)5名为官府运粮的「良番」,谎报为「作乱生番」,引起归顺社民之不满,齐赴彰化县城-;知县陈同善处置不当,南大肚社、沙辘社、牛骂社(今台中县清水镇)、朴仔篱社,吞霄社、阿里史社(今台中县潭子市)等十余社约两千多人-彰化县城之东、西、南三门,焚烧数十里民房。7月9日,沙辘、南大肚、牛骂等社再聚众抗争,与参将靳光瀚对敌,并烧毁清军营盘。

广东总督郝玉麟调兵三千来台,由-镇总兵王郡调度征讨,先采「以番制番」之策,得岸里社协助,袭破阿束社,10月,王郡分七路攻破水里社、牛骂社及沙辘社。12月16日,吞霄社、大甲西社、猫盂社、双嶚社、苑里社、房里社等各社土官,先後率众投降。

事件平息後,改大甲西社为德化社、牛骂社为感恩社、沙辘社为迁善社、猫盂社为兴隆社,建「镇番亭」於彰化了望山(今八卦山),改名「定军山」。

中文关键字:大甲西社 , 大肚社 , 沙辘社 , 牛骂头社 , 吞霄社

参考资料

    故宫博物院委员会编。1978。《宫中档雍正朝奏摺(19辑)》。巡台给事中希德慎「奏报官方进缴大甲西社熟番事摺」、福建观风整俗使刘师恕「奏报剿捕彰化大甲西社凶番情形摺」、福建巡抚赵国麟「奏报-大甲西社凶番集众斗事摺」。国立故宫博物院编。1978。《宫中档雍正朝奏摺(20辑)》。觉罗柏修、高山「奏报-彰化县地方大甲西社等顽番做歹摺」、福建巡抚赵国麟「奏报-北路凶番败遁情形摺」。陈培桂。1963。《淡水厅志》。台北:-银行经济研究室。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妈振馆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奇密社之役(奇美事件)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