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奇人物。廖添丁,福佬人,1883年(光绪9年)生於台中厅大肚上堡秀水庄(今清水镇)。18岁开始犯案,有多次窃盗、抢劫、杀人记录。1909年(明治42年)被日警追捕身负重伤逃到八里坌坑(今台北县八里乡)遇害。死後半年内报纸报导多篇关於他的种种传说与灵异现象,因此促成传说的发展。内容叙述他经常窃取为富不仁的有钱人家,藉此救济贫困百姓,将他塑造成「义贼」;又叙述他经常与欺压-百姓的-政府为敌,并加入-秘密组织,由於身手矫健,多次遭围捕却能屡屡逃脱,为日警头痛的人物,衍义成「-英雄」,并在今日的八里乡讯塘村「汉民祠」(当地习称「廖添丁庙」)受供奉。
廖添丁之所以成为-民众心目中的传奇英雄,最初的原因是他多次犯大案,却又难以缉捕,自然成为新闻人物。而当时教育不普及,新闻事业尚未发达,只有少数人能够阅读报纸,他的新闻经由口耳相传的方式广为流传,内容也不断被加油添醋,主角则被转化为传奇人物。
在传奇化的过程中,廖添丁成为「义贼」的典型,後来更扩大成「-英雄」,形象随时被时代潮流利用而改变。其实廖添丁并未参加-组织,所犯的案件皆为单纯的社会刑事案件,而非带有-或思想性的-事件,日警也只将他视为窃盗及杀人犯,并非-份子或思想犯。不过因为他敢去偷权贵富豪之家,又屡屡逃过日警的追捕,这样的犯罪动机及行为带有严重藐视、羞辱日警的意味,因而传说将他强化为与日人的强权对抗,塑造成-英雄。国民政府来台後,鼓吹-意识,在此意识的诉求之下,日治时期让日警头痛的廖添丁自然被当成标竿人物,民间不仅相信这些传说,而且津津乐道,终於被形塑成近代-传奇人物的代表,廖添丁传说也成为-社会中对於现实不满的一种寄托与希望。
中文关键字:亡命好汉 , 义贼 , 罗宾汉 , 传说
参考资料
李季桦。1988。〈从日文原始档案看廖添丁其人其事〉。《-风物》,38(3):53-78。胡万川。2004。〈亡命好汉的生与死:庄芋、曾切、廖添丁传说之研究〉。收於《-民间文学学术研讨会曁说唱传承表演-集》。清华大学-文学研究所编。台南:国家-文学馆。柯荣三。2002。〈廖添丁故事初探〉。收於「国立成功大学第一届-文学研究所研究生-研讨会」,未出版。柯荣三。2005。〈「迷信凶贼の灵」:论廖添丁死後传说的原始样貌〉。收於《第二届全国-文学研究生学术-研讨会-集》。成功大学-文学系编。台南:国家-文学馆。骆香芸。2007。〈廖添丁传说〉。硕士-,花莲教育大学民间文学研究所。艾瑞克?霍布斯邦(Eric J. Hob-awm)着,郑明萱译。1998。《盗匪:从罗滨汉到水浒英雄》(Bandits.)。「历史选书」21。台北:麦田。翁佳音。1986。《--武装-史研究-5-1902》。「国立-大学文史丛刊」74。台北:-大学出版委员会。 施炳华。〈「廖添丁传说的演化」研究〉。白话字台语文ê网站,「2007台语文学学术研讨会」。2008年8月20日读取。203.-.42.21/giankiu/GTH/2007/TSIT/lunbun/18.施炳华.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