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常识

-小说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235

一定程度表达-理念与思想的小说作品。这些作品多半透过人物的塑造与情节敷陈显露强烈的意识型态,还针对-事件、-活动、-诉求、权力分配与运作及-环境提出特殊的观点,透过作品表露出鲜明的-理念与思想。

-小说是-1980年代最不容忽视的文学范畴,它的蓬勃与成熟与-社会所面临的历史转型过程息息相关。学者郑明娳认为,-的-结构在1979年美丽岛事件後面临巨大震荡,从-到解严,解除-、-到-中国-探亲,-的建党终结了蒋家的威权领导时代,此後-人民的言论尺度大开。直至1980年代,-才由威权体制渐次转型成--的社会,小说也不断以-主题参与记录/想像/建构-的行动,梳理1980年代--小说的发展脉络,成为探究-文学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小说之所以受到瞩目,与-独特的殖民历史与威权政体有关。从日治时期以来,国族-与民生经济一直都是文学最关切的主题,-新文学初登场便与现实-维持紧密的关系。在这些-小说当中,控诉腐败政权操控政党、-与军队的恶行之作品数量最为可观,此外,反帝国主义、反官僚压迫、-或追求自由-的作品也不在少数。到了1980年代,-小说更把关怀触角延伸到更广义的-层面,其类别甚多,特异之处在於:

(一)控诉极权-的-:由此衍生了-小说与监狱小说,如林双不〈黄素小系年〉、杨照〈烟花〉、叶石涛〈红鞋子〉与施明正〈喝尿者〉等。

(二)剖析-政经权力倾轧的内幕:此类作品细部刻划-独特的社会结构与-环境,宋泽莱〈笙仔与贵仔的传奇〉与黄凡《伤心城》等。

(三)刻划国家认同与离散(disapora)处境:平路的〈玉米田之死〉与郭松棻〈草〉等。

(四)关注族群公义:描绘不同族群、性别、阶级的历史伤痕与-灾难,如李昂的《杀夫》、田雅各《最後的猎人》等。

(五)-事件遗留的伤痕:刻划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文化革命造成的历史伤痕,如宋泽莱〈抗暴的打猫市〉与陈映真〈山路〉、陈烨《泥河》、刘大任〈杜鹃啼血〉等。

(六)反思战争的罪恶:检讨战争造成的伤亡,如陈千武〈迷惘的季节〉、陈映真〈贺大哥〉等。

(七)探索党外-运动:如朱天心〈佛灭〉、陈映真〈-栋〉等。

(八)-/历史的狂想与寓言:如张大春〈将军碑〉、林燿德〈双星浮沉录〉等。

(九)关注两岸三地的交流:如薛荔〈春望〉、萧飒〈-亲戚〉与蔡素芬〈一夕琴〉。

1980年代受到国内外政局的变动,以及後殖民-(Postcolonial)的-,带动-小说的翻新与变异,这众声喧哗的盛况也充分说明-小说已成为处理国族记忆与历史的重要文类,也是记录作家与世界、读者互动关系的文化产物。

中文关键字:- , 1980年代 , -小说 , 殖民

英文关键字Political , 1980s , Taiwan novels , Colonial

参考资料

    *林燿德。1996。《-地带:探索小说的意识真象》。「驼峰丛书」1。台北:骆驼。*郑明娳主编。1994。《当代--文学论》。台北:时报文化。*王德威。2007。〈时间与记忆的-学〉。收於《後遗民写作》。「麦田人文」117。台北:麦田。*邱贵芬。2006。〈-小说:勾勒愿景与希望〉。收於《--小说选》。「人文工程」E028。台北:二鱼文化。*马森。1993。〈「-文学」的中国结与-结〉。收於《当代-文学评论大系2 文学现象》。林燿德主编。台北:正中书局。杨照。1998。〈从「乡土写实」到「超越写实」〉。《梦与灰烬》。「联合文丛」140。台北:联合文学。179-197。林燿德。1994。〈小说迷宫中的-回路〉。收於《当代--文学论》。「人间丛书」210。郑明娳编。台北:时报。萧阿勤。1999。〈1980年代以来-文化-主义的发展:以「-(-)文学」为主的分析〉。《-社会学研究》,3:1-51。 *-文学部落格。140.119.61.161/blog/forum_per.p-p?member_id=33。*〈陈映真〉。-。2008年1月20日读取。-/wiki/%E9%99%B3%E6%98%A0%E7%9C%9F。*何春蕤。〈方舟之外:论朱天心的近期写作〉。豪放女人何春蕤个人网页,「学术资历」。2008年1月20日读取。-.ncu.edu/members/-o/-/Beyond_t-e_Arc.pdf。〈艺术叩门讲者:陈烨老师简介〉。繁花盛开的文学花园。2008年1月20日读取。blog.pixnet.net/CLgra/post/9409583。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李魁贤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施明正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