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常识

余光中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260

诗人,也写散文、评论,并从事翻译工作。出生於中国江苏南京,祖籍中国福建永春。1949年(-38年)随父母迁-,1950年来台就学。-大学外国语文学系学士、美国爱荷华大学(University of Iowa)艺术硕士。曾任-师范大学、-中文大学、中山大学等教职。1953年,与覃子豪、锺鼎文等共组「蓝星」诗社,编《文星》诗页、《蓝星丛书》5种及《近代文学译丛》10种、《现代文学》双月刊、《中外文学》诗专号等。

60年的文学生涯,以「诗人」的身分最知名,以散文的创作最受瞩目,以挑起乡土文学论战的〈狼来了〉最富争议性。代表作品有诗集《莲的联想》、《白玉苦瓜》、《梦与地理》;散文集《听听那冷雨》、《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日不落家》;评论《从徐霞客到梵谷》。

余光中早期主张以西化翻新中文语言。1980年代,他的诗笔写下许多乡愁诗,如〈乡愁四韵〉,文字简易典雅。1990年代,他用力收纳-意象,写出如《梦与地理》的诗作。当他意在表达理想时,壮阔铿锵;描写乡愁与爱情,则细腻缠绵。

余光中对散文的创作追求与实践,如他在〈剪掉散文的辫子〉一文中说:「现代散文要讲究弹性、密度与质料。」在具体的创作行动里,拣择特殊的文字,以双声、叠韵、联绵语等打造语言的弹性;透过繁复的意象、时空的压缩和景象的映衬、重叠、交替,以及长短句的错杂,铸塑出字、词、句的密度;散文字词的品质,决定一篇散文的趣味与境界的高低。〈听听那冷雨〉是集文字技艺炉火纯青的代表作。余光中的散文,写望海乡愁,属意悠长;写天涯游屐,则意趣洋溢;写吾家有女的居家生活,则充满轻松幽默;题材、修辞与风格,俱有可观。

余光中文学创作的成就,在於「文字技艺」的实验,并获得一定的成功。除了诗与散文之外,也从事翻译与评论。他转介不少西方的文学作品,如《梵谷传》、《老人与海》、《英诗译注》等。在评论方面,他运笔犀利,引人注目。1970年代乡土文学论战,他主张清查-党同-的工农兵文学,对当时的文坛与文学同好如陈映真、王拓、杨青矗,不无扣「红帽」之嫌,双方壁垒分明的论辩,使得以「乡土」关怀为主题的文学创作身分更清楚,-文学从现代主义时期跨入乡土文学时期,形成文学史上的一大转折。

中文关键字:狼来了 , 工农兵文学 , 游记 , 乡愁 , 蓝星

英文关键字Here Came t-e Wolf , Literature by t-e Class of Working, Farming and Sol-ring , travel writing , nostalgia

参考资料

    *余光中。1997。〈狼来了〉。《联合报》,12版,8月20日。*余光中。1975。〈听听那冷雨〉。收於《听听那冷雨》。台北:纯文学。*余光中。1986。〈剪掉散文的辫子〉。收於《-》。台北:水牛。*余光中。1978。《梵谷传》。台北:大地。 赵稀方。〈是谁将“余光中神话”推到了极端〉。新锐文化工作坊,「中国-学界现况」。2007年12月19日读取。inter-rgins.net/inter-rgins/TCulturalWorks-op/academia/intellectual%20field/if17.-tm。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台阳诗话》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文献丛刊提要》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