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84
台湾第一次儿童剧场公演是1948年(昭和23年)5月,由台湾省教育会在台北市中山堂主办「儿童话剧试演会」,演出《吴凤》和《我爱祖国》等剧。在此之前,台湾其实也有儿童戏剧活动可考,1919年(大正8年)「台湾教育令」颁布之後,日本殖民政府不仅引入新式教育,连带引入新剧,1920年代起各小学校名之为「学艺会」的年度教学观摩活动,便常见娱乐大众的戏剧表演节目;除了小学学艺会之外,日治时期尚包括「台湾儿童艺术协会」等组织,透过出版《儿童街》等刊物,提供儿童剧本发表,并结合从日本引进台湾的童话口演运动、广播放送剧等形式,促进儿童戏剧的发展。
1980年代中期则是台湾儿童剧场成长转变的分水岭。有愈来愈多人体认到戏剧对儿童的教育功能,促使魔奇儿童剧团(1986)、杯子剧团(1986)、九歌儿童剧团(1987)、鞋子儿童实验剧团(1987)等团体相继成立,不仅活络儿童剧场生态,在艺术水平上亦有增进,例如由谢瑞兰、邓志浩等人创办的魔奇儿童剧团第一出戏《魔奇梦幻王国》,内容除了真人演出之外,还运用了大量的光影戏,表现形态创新颇受欢迎。九歌儿童剧团、鞋子儿童实验剧团目前仍然活跃,且经常受邀至国外交流演出;加上1990年代以後成立的纸风车剧团(1992)、无独有偶工作室剧团(1999)、如果儿童剧团(2000)等,在编、导、演制作技术精进,演出形式与内涵更丰富多元的激荡下,台湾儿童剧场的发展臻於成熟。纸风车剧团2006年展开的「孩子的第一哩路──319乡村儿童艺术工程」,更是值得书记的历史大事。
中文关键字:儿童戏剧 , 学艺会 , 魔奇儿童剧团
英文关键字Children’s Drama , Scholarship Performance , Magic Children’s Theatre
参考资料
分享常识给亲友.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