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常识

民变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241

清代发生在-的地方性动乱。在《大清律》上称为「竖旗」为谋反,旗面的颜色大多是红色或青色,有时在旗面上书写「反抗」的字样。

清代民变之导因,多与吏治不彰、官逼民反、岁荒等-经济因素相关;民变之组织,多与秘密结社的会党,或民间宗教的教党有关。不过在-的民变,并没有教党参与的纪录,所破获者都以会党为主。

清代-有所谓五大乱事,包括:朱一贵事件、林爽文事件、蔡牵事件、张丙事件、戴潮春事件。依据官方档案所载,林案与戴案均为-所发动。朱案因官员贪酷引发,蔡案是海盗侵扰事件,张案是官员处理邻里冲突不当所致。各重大事件的共同点是竖立旗号,据地为王依序自称「中兴王」、「顺天大盟主」、「镇海威武王」、「开国大元帅」、「东王」,俨然与统治者分庭抗礼,具有-对抗、谋反的性质。

清代治台212年,动乱极多,福建巡抚卞宝第曾说,-有「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反」之谣。但是根据研究,这句俗谚所形容民变迭起的现象,以道光朝(1820-1850)的三十多年间为主。

中文关键字:竖旗 , 会党 , 教党 , 张丙事件 , -

英文关键字Rebellion , secret rebellious party , secret rebellious religionist , Z-ang-Bing event , Tian Di Hui

参考资料

    庄吉发。1994。《清代秘密会党史研究》。「文史哲学集成」333。台北:文史哲。庄吉发。1999。《清代-会党史研究》。「南天-研究丛书」4。台北:南天。许毓良。2004。〈清代-的-与-以-控制为核心的讨论〉。博士-,-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刘妮玲。1983。《清代-民变研究》。「国立-范大学历史研究所专刊」9。台北:-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沈光文纪念碑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水蛙头遗址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