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常识

沈葆桢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256

(1820年~1879年)清代积极治理-、主张开山抚番的官员。字翰宇,一字幼丹,福建侯官县人,进士出身。历任翰林院监修、御史、知府等职,1867年(同治6年)在左宗棠力荐下出任船政-大臣,建立船政学堂。1874年发生-出兵攻-的牡丹社事件(-事件)时,被清廷指派为「钦差办理-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来台,一面向-交涉撤军,一面积极备战:在府城(今台南)、澎湖增建炮台,在安平、厦门之间装设海底电线;徵调淮军精锐部队布署於凤山,并派舰驻守台北、厦门、福州。

-撤兵以後,沈葆桢在奏摺中说:「此次之善後与往时不同,台地之所谓善後,即台地之所谓创始也。」一改前人消极的态度,积极治理。他主张为防患需经营後山,并打破前山、後山的阻隔,於是奏请开山,1875年(光绪元年)通过,分北、中、南三路开山。在琅峤(今恒春)增设恒春县,又将-渡台及台民入番地等限制予以弛禁。

1875年再度来台,平定狮头社事件。建请设置台北府,调整行政区划、改革军政;购置机器开台北煤矿并减煤税。其在-积极推展各项建设,并主张福建巡抚移驻-、开山抚番、废止渡台禁令、增设府县、开矿减税、为郑成功追諡建祠等。在台不到一年,因转任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而去职,1875年於两江总督任内逝世。

中文关键字:洋务 , 牡丹社事件 , 开山抚番 , 福州船政局 , 福建巡抚

参考资料

    沈葆桢。1959。《福建-奏摺》。「-文献丛刊」29。台北:-银行经济研究室。沈葆桢。1998。《沈文肃公政书》。南投:-省文献委员会。罗大春。1997。《-海防并开山日记》。南投:-省文献委员会。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沈葆桢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永井潜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