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常识

西学堂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290

清代台湾官方创办的第一所西式学校。台湾的西学教育,可追溯17世纪荷兰与西班牙统治台湾时,为宣扬基督教所传授的圣经读本,随荷、西统治结束而终止。1858年(咸丰8年)台湾开港,清廷同意西方教会再来台湾传教。1876年(光绪2年)英国长老教会牧师巴克礼(Thomas Barclay),在台南设神学院(今台南神学院)。1882年加拿大长老教会牧师马偕(George Leslie Mackay),在台北淡水创立理学堂大书院、淡水女学院,再创立台湾史上第一所男、女中学─1885年的中学堂,以及1887年的女子中学堂。惟此五所「西学堂」皆为民间兴办;官方设立之西式学校要到1885年台湾建省以後。

1887年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在台北府城创立西学堂,直属巡抚衙门管理,意在培养买办与技术人才。以留学生张尔城为总监,聘请丹麦人辖治臣(Hating)、英国人布茂林(Pumnllin)为教师,教授英文、法文与史地、理化、算术、测绘。1890年又在大稻埕(今台北市大同区)设立电报学堂,以培养电信技术人才。1888年邵友濂接任巡抚,以经费不继为由,裁撤此二所学堂。官办的台湾新式教育,因此昙花一现。就读西学堂者不仅限於台湾学生,亦有自中国福建来就读者,西学堂关闭後,福建籍学生仍留在台湾,成为日治初期的通译。

中文关键字:李庥 , 马偕 , 刘铭传 , 邵友濂 , 张尔城

英文关键字Huge Ritchie , George Leslie Mackay , Liu Ming Chuan , Shao You Lian , Zhang er cheng

参考资料

    彭增龙。2004。《埔顶的故事:探马偕之路?访淡水古蹟》。台北:台北县文化局。陈宏文译。1996。《马偕博士日记》。台南:人光出版社。林衡道主编。1996。《台湾史》。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蜈蚣窟遗址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虎子山遗址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