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常识

金广福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189

清代台湾规模最大的垦隘。1834年(道光14年)12月,淡水厅同知李嗣业为了确保竹堑城及其邻近乡村的治安,示谕辖内粤、闽籍头人姜秀銮和林德修,在城南筹设15座隘楼,并雇募隘丁160名驻守巡防。李嗣业除了捐给银1千圆、核拨石碎仑等官民隘之粮额外,还准其招佃开垦,就地取粮,赋予堑城东南山区开垦的权利。1835年2月,林、姜两人约定分别在城乡募股集资,组成金广福垦号。淡水厅发给戳记,同意二人出任「垦户首」;姜秀峦在山区负责垦殖和隘防工作,林德修在城内经理官府往来等业务。不久,林德修去世,周邦正继任为闽籍垦户首。

金广福的金为吉祥之意,广为广东,福为福建,意指闽粤合作共同开发。金广福整合新竹东南山区的官民隘,有效防备生番扰害,推进了新竹东南山区的拓殖开发,同时奠定姜家在新竹地区的社会经济地位。最盛时期,垦区涵盖今新竹北埔、宝山、峨眉三乡,年收隘粮大租5425石,称为「金广福大隘」。1886年(光绪12年),福建台湾巡抚刘铭传推行清赋事业,继而裁废垦隘,金广福正式走入历史。位於北埔乡中正路的金广福公馆,乃金广福之行政中心,为地上一层之三合院建筑,1985年经内政部指定为国家一级古蹟。

中文关键字:金广福 , 隘垦制度 , 北埔 , 姜秀銮 , 隘寮

英文关键字Jin-guangfu , cultivated self-defence guard institution , Beipu , Jiang Xiuluan , guardhouse of self-defence guard

参考资料

    吴学明。2000。《金广福垦隘研究》。新竹:新竹县文化局。施添福。2001。《清代台湾的地域社会:竹堑地区的历史地理学研究》。新竹:新竹县文化局。金广福文教基金会编着。1997。《北埔光景》。台北:允晨。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金山乡三和国民小学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释真常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