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327
当时的日本学者大都是多方位的台湾研究工作者,金关也不例外,除了体质人类学之外,这位日本学者亦参与了当时人类学、考古学与民俗学的相关研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担任《民俗台湾》月刊的主编,这份刊物属半学术、半通俗性质,堪称是当时台日双方知识阶级所最爱读的杂志,尤其其刊行於1941年至1945年,正是皇民化运动最盛的时代,在当时的氛围下,仍然给予台湾的知识青年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介绍、纪录台湾的传统民俗,实属难得。金关本人会说台语,常与大稻埕的台湾人打成一片,其对台湾这块土地的情感与用心,不言而喻。
除了《民俗台湾》的成就之外,亦参与多处台湾考古遗址的调查与发掘工作。足迹遍布全台,其中较重要者,包括:
(1)1945年间,与国分直一在台东县巨石柱附近的卑南遗址,进行第一次发掘,并於1957共同发表〈台湾东海岸的卑南遗迹发掘报告〉一文,是为着名的卑南遗址发掘的滥觞。
(2)1948年间,与国分直一前往小琉球进行考古工作,结果在当地人俗称「蕃仔厝」之处,挖到红褐色素面陶器、有颈陶壶及玄武岩磨制石斧,而乌鬼洞内部仅找到中国近代陶瓷。此外,他们还在大寮村落中及附近发现了石棺九例,其构造、埋葬形式、遗物等都与垦丁遗址相似,所以判断过去民间传说洞里住过「乌鬼蕃」是不正确的,应是恒春半岛的原住民曾经迁移到小琉球。
(3)1949年间,与国分直一沿着大肚山台地西边及北岸调查时发现了史前遗址并且进行试掘,收获很多,其中尤以在营埔遗址出土的黑陶遗物,显示出台湾史前文化与大陆史前文化的关系密切。
金关丈夫与国分直一合着有《台湾考古志》一书,内容收录了他们多年来在台湾考古这块土地耕耘的心得,以及其学术生涯中的点点滴滴。此外金关另着有《日本民族之起源》、《孤灯梦》、《形质人类志》等。
参考资料
分享常识给亲友.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