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304
福州船政大臣沈葆桢於日本出兵台湾期间奉命经营台湾,上奏朝廷开禁後山,废除人民渡台各种禁令,鼓励移民至後山开垦;开辟北路、中路、南路三条由前山到後山的道路,并任命干员先行抚番。其开山步骤为:屯兵卫,利林木,焚草莱,通水道,定壤则,招垦户,给牛种,立村堡,设隘碉,致工商,建城郭,设邮驿,置廨署;抚番计划为:选土目,查番户,定番业,通语言,禁仇杀,教耕稼,修道途,给茶盐,易冠服,设番学,变风俗。
福建巡抚丁日昌於1876年(光绪2年)至台主持台湾事务,继续推行抚番政策,特别注重番民的教与养,1877年3月厘定「抚番开山善後章程二十一款」,使番民接受文化,要求番民薙发送子弟入学,并积极辅导番人稼啬,改善生活,在卫生医疗上亦予以重视。
福建巡抚刘铭传於1885年6月清法战争结束後,向清廷呈「条陈台澎善後事宜」一摺,主张招抚全台生番,其开山抚番措施包括:(一)设抚垦机构:1886年於大嵙崁设立「全台抚垦局」,各番界分设抚垦局;(二)开山:分北部、南部、东部三个区域进行,分别由林维源、林朝栋、陈鸣志等主持;(三)教化:生番受抚後,为其薙发、颁宪书、奉正朔、立社长、社教条、送子入学堂等,并依年龄施以不同之教材与方法。
刘铭传对生番的归化,采取怀柔手段,但抚番过程也动用庞大武力征剿。对熟番则予以汉民相同的待遇,其乡庄组织仿汉人的街庄总理制,改土目为头目,掌理一社事务;改通事为董事,负责收取番租等事,并允许番民自由出售土地。
沈葆桢、丁日昌及刘铭传的开山抚番政策,都在加速台湾的开发,并促进番人汉化。沈葆桢是开山抚番的开创者,奠立此一政策的基础和经营番地的体系;丁日昌在政策上更宽广,更有计划,裨补沈葆桢草创期的不足,自称其规章为「善後章程」;刘铭传锐意经营台湾,急於招抚全台生番,恩威并施,教化番民,使台湾番民的汉化及山地的开发又迈进一步。
中文关键字:沈葆桢 , 丁日昌 , 刘铭传 , 抚垦局
英文关键字 , Ding R Chang , Liu Ming Chuan
参考资料
分享常识给亲友.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