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常识

麒麟文化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197

「麒麟文化」是由宋文薰与连照美共同命名,认为其与另一不同系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卑南系统的文化」,至少在台湾东海岸的有一段时期并存流行过(宋文薰1980:133-135)。麒麟文化主要的概念来自於「巨石文化」的研究,但不同於过去日本学者所认定的「巨石文化」,宋文薰在〈台湾东海岸の巨石文化〉(1976)一文中提到:

  以目前的资料而言,这一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包括可能平行发展的两大系统。一为主要分布於海岸山脉东面山麓边缘的巨石文化,其最大特色是由岩棺、石壁、巨石石柱、单石、石像、有孔石盘等所组成,可能与祭祀有关的整套巨石构筑。发掘台东县成功镇麒麟遗址所得的一个碳十四年代:3060±280B.P.,可代表这一文化盛期的年代。该文化完全不见於台湾其他地区,而在中国南部也未见有类似文化的出现。(引自宋文薰1980:133)

在时间上则认为麒麟文化可向前延伸到5000B.P.与大坌坑文化接轨(李坤修、叶美珍2001:90)。

  在接续的研究中,由於时空背景与出土遗物的相似性,麒麟文化与卑南文化二者的关系为学者主要讨论的议题之一,部份学者认为其为同一文化下的不同二个地方相(郭素秋1995;赵金勇1994;黄士强1991;朱正宜1990);另外,则有学者认为二者属於二个不同的文化范畴(刘益昌2000;叶美珍;1997刘益昌等1993)。不过,近来有学者认为回到「巨石文化」的角度来看,或许麒麟文化仅能做为其中的一个类型,而不能涵盖「巨石文化」的全部(李坤修、叶美珍2001:25-116)。

  而关於麒麟文化典型遗址的特质包括以下几点:

1.至少出现巨石要素中的任一类。

2.遗址一般选择较高的海阶近山之处,甚至在山顶上。

3.陶器以红褐色的素面陶,也就是C/P-I、C/P-II为多,罐、钵、豆、碗为其主要器形,常见有把手,竖把、横把都有,竖把之上见有捺点纹装饰。部分遗址出现少量绳纹陶。

4.石器多打制石锄,常见一面带有石皮。锛、凿、镞等类器物常见玉或蛇纹岩制品。(刘益昌2000:144-151)

参考资料

    朱正宜1990《台东县马武窟溪口新石器时代遗址之调查研究》。国立台湾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硕士论文(未出版)宋文薰1976〈台湾东海岸の巨石文化〉,《ぇとのす》6:145-1561980〈由考古学看台湾〉,在《中国的台湾》,陈奇禄教授等合着,页93-220。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李坤修、叶美珍纂修2001《台东县史?史前篇》。台东:台东县政府郭素秋1995《台东县马武窟溪流域史前遗址调查与研究》。国立台湾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硕士论文(未出版)黄士强1991〈从东河地区谈东岸史前文化及有关问题〉,《田野考古》2(1):1-29叶美珍1997〈台东的史前文化〉,《台东文献》复刊2:14-27赵金勇1994《台东县长滨乡长光遗址发掘报告》。国立台湾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硕士论文(未出版)刘益昌2000《台东县史前遗址内涵及范围研究-海岸山脉东侧与绿岛》。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刘益昌、刘得京、林俊全(刘益昌等1993)1993《史前文化》。台东:交通部观光局东部海岸风景特定区管理处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黄启瑞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黄士强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