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常识

麻头路遗址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276

麻头路遗址行政上隶属於台中县外埔乡水美村,地理上则位於大甲平原-后里台地水尾溪河阶,水尾溪南岸阶地西侧边缘缓坡,与水源地遗址隔溪互望。其海拔高度介於100至120公尺间,面积不祥。经纬度座标为东经120度37分0秒、北纬24度20分16秒。

  本遗址发现极早,1949年时由刘茂源先生发现,1953年与1955年则分别由盛清沂、石璋如、宋文薰教授等人调查及试掘,刘益昌先生於1989年再次进行调查,1995年时由负责执行台闽地区考古遗址普查研究计划之学者会勘。

  过去之资料显示,遗址中可能有二文化层,二文化层应分别属於牛骂头文化与番仔园文化,牛骂头文化层之年代约介於距今4500至3500年前,番子园文化层之年代则约介於距今2000至400年前。但遗址因稻田、别墅、工厂建设而破坏大半,1995年调查时仅见少量遗物,且分布状况不详,无法判断其所属层位。纪录之出土遗物在陶器方面包括灰黑色陶、灰色陶、橙色夹砂陶。石器方面则有打制斧锄型器、磨制石刀、打制石刀。另尚有骨器如骨锥、骨尖器、骨饰及生态遗留如贝壳、兽骨与鱼骨、龟腹甲等。此外并可见俯身葬、贝塚等遗迹。

参考资料

    宋文薰、张光直1954 〈台中县水尾溪畔史前遗址试掘报告〉。考古人类学刊3:26-38。盛清沂1963 〈记台中县大甲附近出土石器〉。台湾文献14(4):53-66。刘益昌1989 〈史前遗迹篇〉。《台中县志.卷一土地志》773-849。臧振华、陈仲玉、刘益昌、李德仁、朱正宜、蔡世中1995 《台闽地区考古遗址普查硏究计画(第三期) 》。台北市:内政部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黄宗河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黄骧云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