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常识

土俗人种学讲座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248

-最早成立之考古学、人类学专业学术机构。创立於1928年(昭和3年),结束於1945年,隶属台北帝国大学文政学部。-考古学与史前史研究始於19世纪末期,但从-6年(明治29年)到1920年代-统治初期,并无专业的考古机构从事调查研究,1926年(大正15年)台北帝国大学聘请从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移川子之藏,担任「土俗人种学教室」讲座的教授筹组成立此一讲座,前往欧美购置书籍、设备,同时聘请庆应大学毕业之宫本延人担任助手。

讲座设於今-大学文学院後栋,除图书室与教室、研究室之外,并设立标本陈列室。这个教室原称-学教室,英文以Et-nology称之,但却是完整的人类学讲座,从事文化人类学、考古学、体质人类学、语言学等人类学四大分科的学术调查研究,从此-的人类学、考古学调查,走出殖民地的知识体系架构,而进入以学术研究为主体的阶段。

此一讲座并非学系,因此不招收学生,唯一之学生为史学科专攻南洋史之马渊东一。移川子之藏带领着助手宫本延人和学生马渊东一,於1935年完成举世罕见的-志着作《高砂族系统所属の研究》,并从事考古遗址调查发掘,在垦丁遗址进行第一次-的考古发掘,将考古学研究带入进一步实证研究的阶段。

移川教授也将-和太平洋地区的关连,利用出土遗物的泛文化比较研究建立,同时在从事-原住民调查过程当中,思考史前文化和原住-之间的关连。土俗人种学教室建立的陈列室,是1930年代人类学-的表现,说明族群的物质文化与分布,同时也完成-史前出土遗物的陈列。第二次世界大战後,台北帝国大学改为-大学,本讲座成为历史学系的-学教室,由陈绍馨教授负责,陈列室历经战争轰炸,1947年以後经历史系副教授国分直一重新整理复原,随後成为-大学考古人类学系标本陈列室。

1949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李济、董作宾、石璋如、高去寻,人类学组凌纯声、芮逸夫共同筹组-大学考古人类学系,并聘任历史系教授陈绍馨为专任教授,聘历史系教授李宗侗、刘崇鋐、劳干开设必修课。1950年陆续聘请教授卫惠林、讲师陈奇禄,以及助教陈楚光、何廷瑞、宋文薰;考古人类学系主要接收土俗人种学教室的图书标本以及仪器设备,教室与陈列室亦为台大文学院後栋,因此可说考古人类学系是延续土俗人种学讲座而来。

考古人类学系开设许多课程,训练-本土之考古学与人类学者,并利用安阳考古发掘从1928-1937年所建立的田野工作体系,来为-建立完整考古学研究方法、开设田野考古方法实习课程、教授完整之考古学田野方法,1949年埔里大马璘遗址考古发掘工作,虽非考古人类学系之工作,但可说是安阳考古的探沟发掘法在-实践的例证,安阳考古发掘研究方法关於层位学和器物形制学的传承,是当代-考古学最重要的开始。1956年考古人类学系成立硕士班,1982年改名为人类学系,1997年设立博士班,自此成为全国第一个从学士至博士完整学程的人类学与考古学之教学单位。

中文关键字:移川子之藏 , 宫本延人 , 安阳考古 , -大学考古人类学系

英文关键字Uss-igawa Nenozo , Keibun Miyamoto , Anyang Arc-aeology , Department of Ant-ropolog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参考资料

    黄应贵。1984。〈光复後-地区人类学研究的发展〉。《中央研究院-学研究所集刊》,55:105-146。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圆山文化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坪仔顶遗址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