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常识

徐庆钟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400

徐庆钟(西元1906~1996年),祖籍广东蕉岭,曾祖父在乾隆年间来到-,定居台北艋舺,徐庆钟是家中的第三子。大正4年(西元191 5年)徐庆钟进入师范学校附属的老松公学校就读,与名画家杨三郎同学。毕业後赴-读中学,不久再回-读台北州立第一中学,之後经总督府高等学校理科,再进入台北帝国大学理农学部就读。毕业後留任台北帝国大学担任理农学部助教,并兼任-总督府农业试验所研究工作。徐庆钟对亚麻的研究充满兴趣,其後成功地在-种植出属於寒带纤维作物的亚麻。此後原本以米糖农业为主的-,在冬季仍旧可以种植作物,解决了部分土地冬天闲置的问题。昭和11年(西元1936年)跟随着-农业大师矶永吉组织农业考察团赴福建进行考察访问,在团员中只有徐庆钟一人为-人。昭和16年(西元1941年)以《-农业作物栽培季节之特异性之研究》为-,取得台北帝国大学农学博士,成为台北帝国大学首位-籍的农学博士。战後徐庆钟担任-大学农学院教授兼农场主任,-行政长官公署成立後应邀出任土地专门委员。此时在台大农学院求学的前总统-亦受业於徐庆钟门下。-省政府成立时徐庆钟先後被派任为农林处、农林厅长及省政府委员。战後初期-农业遇到发展困难时,徐庆钟提出三项措施:(一)采取重点主义(二)利用科学技术并推行科学行政(三)建立各种农业改良推广制度。这些政策除了使农产品产量增加外,连带也使畜产品、水产品和林业等产量提升不少。徐庆钟也相当重视农政组织的改造和农业建设,以-的方式由农民组织农会、保护国内畜产业,加强港口检疫工作、大量种植港口防风林及耕地防风林、开辟小型渔港及改善农-产销制度。-50年(西元1961年)调任中国-副秘书长,任内徐庆钟仍发表相当多有关农业发展的文章。-55年(西元1966年)出任行政院政务委员兼内政部长,在任六年积极推动社会建设和人口政策。-61年(西元1972年)-担任行政院长,命徐庆钟任行政院副院长,这是台籍-人物中的第一人。在担任副院长期间仍不忘-的农业发展,引进国外优良品种作物并鼓励国内研究机关研究。他也提携许多人才,前总统-在他担任农林厅长时就被送至美国康乃尔大学进行农业学的深造,返国後也受到徐庆钟相当的器重。-70年(西元1981年)卸任後,改任总统府资政。-85年(西元1996年)病逝。徐庆钟感念恩师矶永吉对-蓬莱米改良的贡献,在矶永吉回-之後,仍定期寄-生产的蓬莱米给矶永吉。他的主要着作有《科学行政在-》、《徐博士-集》、《-新资源的开发》等书。

参考资料

    国史馆〈徐庆钟先生传略〉《国史馆现-国人物传记史料汇编第十六辑》,台北:国史馆,民87 ,页208~210王平〈科技农业先驱徐庆钟〉《中外-》第74期第3卷 民92.9,页67~72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张启琫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彰化银行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