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常识

恶性通货膨胀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220

物价在一年内上涨数百倍、数千倍的失控状态。多因政府背负庞大的财政赤字,超量发行货币以支应巨额债务,而导致通货不断贬值、物价完全失控的恶性循环。

第二次世界大战後的1945年下半年至1952年,-物价持续不断上涨,尤以1948-1949年上涨最为剧烈。依据官方统计《-省物价统计月报》的数据,以1946年底为基期(=100),台北市趸售物价指数自1946年底至1952年底上涨8,342倍。经济学者吴聪敏估计,1945年初至1950年底,-的趸售物价指数上涨218,455.7倍。

-发生恶性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包括:(一)太平洋战争末期,-银行承购巨额-政府发行的公债,埋下通货膨胀的压力;(二)战後生产减少、人口增加,尤其是1948-1949年中国-人口大量移入-,使-物资供给更形紧迫,增加物价上涨压力;(三)货币供给量大量增加,主因为-银行以发行货币来融通公营企业的资金需求及政府庞大的财政赤字;(四)台币与中国-的法币维持固定汇率,引发台币发行遽增的压力。尤其在1948年8月19日在南京的国民政府颁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进行币制改革,发行金圆券後,情形更为严重。金圆券发行初期与台币仍维持固定汇率,因而引发深受恶性通货膨胀冲击的中国-避险资金大量流入-,11月以後虽改为机动调整,亦无法遏止。在这些因素交互影响下,1948年下半年以後,-恶性通货膨胀更急遽加速。

面对恶性通货膨胀,政府采取的主要对策包括:币制改革,发行新台币;采取高利率政策与黄金储蓄政策;维持财政收支平衡,以及藉由美援以稳定财政经济。

1949年6月15日-省政府施行币制改革,发行新台币,将-与-货币经济切断连结,物价一度趋於稳定。但因财政赤字引起的通货膨胀压力并未消弭,新台币发行持续增加,直到1950年6月韩战爆发,美国决定对-提供经济与-援助(美援),财政赤字问题获得纾解,恶性通货膨胀得以根本解决。

中文关键字:新台币 , 法币 , -银行 , 金圆券 , 银元券

英文关键字New Taiwan Dollar , Legal Currency , Bank of Taiwan , Gold Yuan Notes , Silver Dollar Notes

参考资料

    -银行经济研究室。1953。《-金融史料》。台北:-银行。-银行经济研究室。1969。《-金融之研究》。台北:-银行。-银行。1996。《-银行五十年》,台北:-银行。潘志奇。1980。《光复初期-通货膨胀的分析》。台北:联经。吴聪敏。1991。〈-战後的恶性物价膨胀〉。收於《-经济发展-集 纪念华严教授专辑》。梁国树编。台北:时报。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戴潮春事件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新营事件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