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南部灌溉面积最大的水圳。1838年(道光18年)冬,由凤山知县曹谨主持、耗时近两年修筑而成。圳水取自下淡水溪(今高屏溪),由溪外之九曲塘(今高雄县大树乡九曲、久堂村)决堤引水,流灌小竹、观音、凤山、赤山、大竹等5里,大小圳道凡44条,灌溉总面积达2549.5甲。1839年-知府熊一本为表彰曹谨筑圳之功绩,命名为「曹公圳」,亲撰「曹公圳记」一文,勒石建碑。据《凤山县采访册》载,1842年曹谨又命岁贡生郑兰、附生郑宣治等人开凿新圳,二年後竣工,名之为「曹公新圳」。新圳大小共46条,灌溉面积2033甲。曹公新、旧圳完成後,许多原本乏水灌溉的旱田,始有稳定的水源供应而得以辟为水田,提升大高雄地区的农业生产。
1841年夏天,曹谨调任淡水同知,到1845年为止,总计前後在台任官将近9年。1860年(咸丰10年),凤山地方仕绅感念曹谨恩德,醵资在凤仪书院旁修建曹公祠,择定农历8月15日拜祭曹谨。
-9年(明治32年),-总督儿玉源太郎见曹公祠年久失修,捐资倡导重修,并改定阳历11月1日举行祭典。1901年,-总督府颁布「公共埤圳规则」,凡具公众利益之水圳皆指定为公共埤圳,曹公圳因此改为「公共埤圳曹公圳」。1907年,与大埤、草埤等合并改称「公共埤圳曹公圳组合」,奠定日後的基本规模。1992年,管理曹公祠的高雄农田水利会,为曹谨雕塑金身,以神像取代长生牌位,改称「曹公庙」。
中文关键字:曹谨 , 熊一本 , 曹公祠 , 凤山 , 曹公圳
英文关键字Cao Jin , Xion Yiben , Caogong S-rine , Fengs-an , Caogong C-
参考资料
卢德嘉。2003。《凤山县采访册》。「-文献丛刊」73。台北:-银行经济研究室。-省高雄农田水利会编。1953。《曹谨公在台史蹟》。高雄:高雄农田水利会。叶振辉。2004。〈曹谨在台治绩研究〉。《高市文献》,17(2):1-18。林树梅。2004。《啸云山人文钞》。「-文献汇刊:第四辑」1。-: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