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常识

林久远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175

(1854年,-台北~1900年,-台北)又名林久、林阿九。三角涌(今三峡)人士,祖籍泉州安溪。-5年乙未战争中,组织民间-抵抗进犯日军,惟因-悬殊宣告失败。1900年再起事时,遭日军逮捕殉难。

祖籍中国福建泉州府安溪县驷岭乡,出生於淡水厅(新竹以北)海山堡三角涌一带的隆恩埔桃仔脚庄,该庄本就林氏世族所聚居,林久远亦世居此。年轻除研习汉文诗书外,也兼习武术,成为当地领袖人物。

-5年,日清签订马关条约,战败国清朝为平息战祸,将台澎割让予-明治政府。定约後,日军派三万余名;隶属近卫师团、第二军团联军的兵力执行「接收-」任务;惟此任务遭到-民众奋力抵抗。在--中,除了维持短暂的--国正规军队外,-力量仍属民间为主。其中,林氏家族所在的三角涌,亦为-重要据点之一。

为了消灭三角涌-势力,-5年7月10日,日军近卫师团所属山根信成少将率领军队,从大嵙崁溪两岸(约今大溪)进攻。该军预计三日内铲平三角涌-势力,并通联龙潭坡。12日,日军步兵第三联队第二大队第六中队特务曹长-茂夫率领水路运送队共35名,落单夜泊三角涌隆恩埔。翌日清晨五点,林久远及其兄长林深渊及林金井召集三角涌乡民约千人(日方史载称两百余人),攻击该水路运粮船队。其中,日军几乎全军覆没,仅4名兵士脱逃。同日稍後,林久远又派族人林水亟;连同大湖许奇、桃涧堡番仔寮王阿火等民兵,再攻龟仑岭(龟山)、桃仔园(桃园)。这些兵士利用土地公坑溪谷狭长地形,进行袋形战术围击。这次战役,连同稍前的攻击运粮船行动、造成了整乙未战争,日军最大伤亡。

为了报复,日军随即增派重兵集结大溪,并於7月19日,猛攻三角涌街。因兵力悬殊,林久远转打游击战。为了搜捕他,日军甚至於7月23日於三角涌实施「无差别扫荡」,除了杀害乡民外,也纵火焚庄。林久远至此,不得不撤往山区持续反抗。

-7年冬,林久远内渡中国-;1900年则秘密返台。惟在筹画下波-行动时,遭到日警探悉围捕。在经过简单审讯後,林久远被装在木匣制作的囚车中,押赴台北受审。在运囚过程中,林久远因窒息死亡,年47。 

中文关键字:乙未战争

参考资料

    《三峡镇志》王诗琅:《乙未北台-义士列传》-省文献会:《重修-省通志》许佩贤译,《-战纪》,远流出版,1995年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松岛舰及殉难忠魂碑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板桥林家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