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29
日治以後,大众传播媒体引进-,报章-或为补白、或为吸引读者群,开始刊登小说以提高阅读率。最早发行的《-新报》,於出刊3个月後首见日文小说的刊载。由於报纸多属每日发刊性质,通俗性书写更能招徕读者,故在阅读需求孔急,以及岛内逐渐生成的现代化生活看重休闲、审美文化消费的推波助澜下,产生了为数可观,具-想像、奇异冒险、幽默诙谐等深具娱乐色彩的作品。其中,真正促使日文通俗小说在报纸中拥有较固定发表空间的关键作品,是由日人さんぽん所写,刊载於-8年(明治31年)1月7日至3月31日的侦探小说〈艋舺-〉。
以汉文从事通俗小说创作,最早的作者亦是日人,如在-9-1900年《-日日新报》的「说苑」栏,便可发现日人以-史乘传赞为基础所创作的稗官小说;《汉文-日日新报》上更可见菊池三溪、依田学海等人的作品,对於台人小说的习作颇有-与影响。
至於-人从事通俗小说的写作,则有待1905年7月《汉文-日日新报》出刊以後,最大原因是汉文版面增加,台籍作家终於拥有挥洒空间。活跃其间的通俗小说创作者,主要是擅长古典文学的旧文人,多半担任报社记者,包括谢雪渔、李逸涛、李汉如、黄植亭、白玉簪等,由於此时白话文并未出现,作品自是文言通俗小说。自《汉文-日日新报》独立出刊起,至1911年12月1日与《-日日新报》日文版再次合并为止,亦即1905-1911年,正是台籍作家热中撰写文言通俗小说的高峰期,此後因为汉文版面减少,刊登机会递减,作品数量已不如从前,但仍可见魏清德、谢雪渔、许宝亭颇具新意的创作。
1930年代以後,具娱乐性质的《三六九小报》、《风月》、《风月报》等报刊的出现,才又开始提供文言通俗小说创作的宽广园地,再造另一阶段的荣景。主要作家除谢雪渔作品数量颇丰,郑坤五、许丙丁、洪铁涛也有精彩表现。整体而言,日治时期-的文言通俗小说,长篇章回或短篇、中篇皆有,志人、志怪并存,言情、历史、武侠、社会小说亦一应俱全,但以科学技术、科普知识为基础的科学小说或科幻作品,与反映-殖民困境的-小说相对较少。其次,小说所出现的故事场景,除中国、-、-外,还含括欧美、亚非各地,兼顾多元地域空间与文化情境的趣味;1912年大正时期以後,侦探小说增多,其西洋情调特别引人注目。1930-1940年代,侦探叙事往往渗透、嫁接至其他非侦探类的言情、社会小说,乃至儿童文学作品中,更可见侦探小说在-之魅力及影响性。
另外,通俗小说的刊登,除了题目外,时常随文冠上类别以突显其题材、内容、性质,如「滑稽小说」、「-」、「寓言小说」、「诙谐小说」、「侦探小说」、「欧战小说」、「讽刺小说」等。这种在日治初期便已出现的五花八门分类,浮显了-人有意形塑以小说为中心的创作知识体系。
中文关键字:现代性 , 汉文-日日新报 , 三六九小报 , 李逸涛
英文关键字modernity , Han Wen Taiwan zi zi xin bao , 369 xiao bao , Li Yitao
参考资料
分享常识给亲友.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