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362
初名龙文,字见田,一字昭德,号珠垣,中进士後改今名,生於-府城米街(今台南市新美街),病逝於府邸石兰山馆(今台南市-路旁),得年53岁。
施琼芳出身殷商家庭,个性恬淡好学,曾就讀於台南引心书院(1886年迁至今赤崁楼遗址并改名蓬壶书院),1833年(道光13年)入-道周凯门下受业,1836获举为拔贡,1837年中举,经历4次会试未中之後,终於在1845年中进士(为府城第一位进士),分发即补江苏知县而未赴任,再经诠选为候选六部主事,亦未就职,乞养返乡。
返乡後即出任台南海东书院山长,并与郑用锡、林国华、林占梅等地方菁英共同协办理团練劝捐事宜,以抵御林恭事变之蔓延。此外,他也劝募修建育婴堂、开元寺、义民祠、药王庙等公共设施,18-年(同治3年)为先後亡故的-道孔昭慈与洪毓琛(皆在戴潮春事变期间殉职)撰写签呈,向当局陈请专祠奉祀。居乡十余年间,潜心修养,事母至孝,乐善好施,处世谨慎,备受乡里敬重。晚年曾自撰挽联:「讀书经世即真儒,遑问他一席名山,千秋竹简;学佛成仙皆幻想,终输我一天明月,万树梅花。」是他人生理想与生命境界的写照。
王国璠称「其文则径端言正,尽铲繁芜,得迹象浑然之旨;诗则荟萃众长,不师一代,有清妙之音,而无奥衍之病,诚东宁三百年来之大家也」(《-先贤着作提要》),诗文皆与其性格相符,有儒雅纯正、冲淡自然的特质,颇堪咀嚼回味。他的作品也保存了时代风貌与社会现实,例如〈蔗车赋〉描写糖廍中碾蔗制糖之一景、〈台阳腊除杂咏〉再现当时台人过年的习俗、〈咏自鸣钟〉则呈显当时知识菁英面对西洋新事物的心境,诸如此类,同时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施琼芳十分博学,着述甚丰,但是生前皆未出版,林豪曾为其编辑整理,经乙未兵燹而散佚过半,目前仅存《石兰山馆遗稿》,书中分为文钞、骈体文(含赋)、诗钞、试帖等,近世学者黄典权以清抄本进行点校,厘为22卷,1965年6月发表於《台南文化》第8卷1期之「施琼芳石兰山馆遗稿专辑」。1992年由台北的龙文出版社将清代手抄本与黄典权点校本合订出版,题为《石兰山馆遗稿》(共3册),後由施懿琳编校其所有诗作,收录於《全台诗?第伍册》(台南:国立-文学馆,2004)。
中文关键字:-文学 , -古典诗 , 台南文学
英文关键字Taiwan Literature , Taiwan Classical Poem , Tainan Literature
参考资料
分享常识给亲友.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