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72
作品以中文小说为主,张深切〈评先发部队〉一文中称许朱点人为「-创作界的麒麟儿」。小说主题可概分为4种:(一)男女感情的反省,如〈纪念树〉、〈无花果〉。(二)常民生活的图绘,如〈蝉〉、〈安息之日〉与〈长寿会〉。(三)关怀弱势阶级,如〈岛都〉、〈打倒优先权〉。(四)反殖民书写,如〈秋信〉、〈脱颖〉。
1930年代以来,相对於赖和、陈虚谷等第一代作家,身为第二代作家的朱点人在文学创作上除持续在-社会题材着力外,更有意识地在技巧上进行开发。朱点人於《先发部队》创刊号发表〈偏於外面的描写应注意的要点〉曾论及:「一篇作品的成功与否,在主题、题材、描写的三者之中,要看描写的手段如何。不论思想怎样丰富,题材如何清新,若没有描写的手段,结局无异一篇记事的文字……记事的文字,是类於地图式的文字,要是绘画的文字,才是文学的作品。」足见朱点人对自身的文学创作具有修辞意识,企图透过书写形式的开发,强化文学本身审美与批判的效力,这也决定了其小说书写在同世代作家中的高度。
朱点人小说书写技巧面上最大的特质在於插叙技巧的应用,早期小说〈岛都〉、〈纪念树〉中就有意识进行实验,到後期随小说书写经验的累积而成熟。小说的插叙技巧不单纯只意在补足角色过往的故事,与调动故事时序来产生不同的阅读感,更重要的是制造今昔叙事区块间的对应,藉以解释小说角色困境的缘由,以达成反讽的叙事动机。1935年〈蝉〉发表後,朱点人小说语言已建立自我风格,从〈秋信〉中对台北殖民空间以及主角斗文先生今昔感受的书写,足见朱点人对空间场景与角色独白突出的掌控力。
身体书写亦为朱点人用心之处,〈纪念树〉、〈蝉〉、〈安息之日〉、〈长寿会〉之人物都带有病体特质,透过身体生理困顿拓展心理记忆是朱点人小说基本的叙事策略。不过,在〈岛都〉、〈打倒优先权〉对劳动者身体痛楚经验,以及〈秋信〉面临殖民现代化冲突的遗民观点,呈现朱点人左翼思考的脉络。特别是相对於朱点人小说中不时出现的台北总督府建筑,更反映-知识分子於日治晚期所潜藏内心的-焦虑。
中文关键字:左翼书写 , 插叙技巧 , 身体书写 , 现代化 , 殖民化
参考资料
分享常识给亲友.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