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365
少年郑愁予颇具左倾色彩,来台後改写旧作,复以「爱情诗」面貌重现。例如〈赋别〉初稿写於衡阳,原为赠友之作。1953年写〈小小的岛〉,是对身陷绿岛牢狱之朋友的赠诗。1954年写〈错误〉,原始意象为抗战时期,感受战马奔驰而过的经验。纪弦曾说,郑愁予的诗「鲜活、敏锐、尖端、梦幻而又明丽,充满不可抗的魅力」。唯有理解郑愁予作品的「现实依据」,才能对他的诗歌风貌进行完整的认识。《梦土上》之後,郑愁予转而创作〈五岳记〉、〈草生原〉组诗、《燕人行》与《雪的可能》,都是偏向硬性、刚健的诗风,诗人自己对此也较为看重。至於长篇诗作〈长歌〉和〈衣钵〉,则在扩展抒情诗的-领域,可视为-爱国诗歌的代表。1993年出版《寂寞的人坐着看花》,回归生-悟,对於山水的表达更为纯净,铅华褪尽,更是自然本色。
中文关键字:-文学 , 现代诗 , 现代派
参考资料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描写春天的诗句:《题都城南庄》译文赏析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野鸽子的黄昏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