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常识

潘人木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343

小说家。原名潘佛彬,1919年(-8年)2月28日出生於中国辽宁省法库县的贺尔海。1951年为参加《文艺创作》小说比赛,取名字偏旁做笔名。另有笔名马兰。

潘人木的短(中)篇《如梦记》(1950)、长篇《莲漪表妹》(1952)、《马兰自传》(1953)都是中华文艺奖金委员会遴选的优秀作品;安排了九一八、抗战前後动荡局势的大时代背景,整体是乡土写实。《塞上行》(1957)、《雪岭惊魂》(1960)连载於中华日报,涉及-党当年意图在新疆成立东土耳其共和国的阴谋,但未成集出版。短篇小说集《哀乐小天地》以新疆、台北为场景,把视角扎实地放置在现实生活情境描写上,突显小家庭的悲欢哀乐,写作时间在1950、1960年代。

《莲漪表妹》人物形象鲜明,以动荡局势中的大学生角色及活动为纲目,铺写了白莲漪从虚矫到沉沦,从委曲求全到彻悟逃离的悲苦历程。《马兰自传》的女主角塑型则谦卑、内蕴、纯洁善良,终得圆满。1980年代这两本书由纯文学出版社再版,经过相当幅度的改写。《莲漪表妹》把「莲漪手记」从原来表姐旁知换成主角的自知观点,叙述观点虽有转换,但更贴切,也更自然。

潘人木曾有17年(1965-1982)投入儿童文学的编辑与写作。担任中华儿童读物编辑小组编辑,後为总编辑,编有400多本《中华儿童丛书》、12本《中华幼儿丛书》和一套《中华儿童百科丛书》等。采用新的编辑理念,强调以儿童为主体,注重趣味性,认为儿童读物必须符合科学、儿童文学及营养与健康的条件。她强调本土的创作,邀请不同领域的成人作家、画家参与创作。《中华儿童丛书》培养了本土儿童文学界重要的文字与插图创作者,如林良、马景贤、曹俊彦、奚淞等人。

潘人木1980、1990年代小说的现实观照,背景是东北老家、-与台北,以真实的人物遭遇做为监照,堪称「现代主义的先驱」,笔法冷静而简洁,与时代关系密切。後期小说都采用限制观点,叙描深入细微,着重心理刻画,善於营造氛围,饱含余韵。後期散文创作,大多为缅怀的抒情小品,极有创意;咏物、理趣小品则映照生活,蕴涵了许多人生的智慧。文字精细、深婉,而命题精巧,善用明喻,拟人移情,文笔简洁而意象丰富。潘人木多采的一生,阅历丰实,在文学与儿童文学两大领域,创意十足,独具丰采。

中文关键字:小说 , 乡土写实 , 儿童文学 , 散文 , 创意

英文关键字novel , c-ildren's literature , essay

参考资料

    齐邦媛。1990。〈烽火边缘的青春:重读「莲漪表妹」与「未央歌」〉。收於《千年之泪》。台北:尔雅。王德威。1993。〈「莲漪表妹」:论三○到五○年代的-小说〉。收於《小说中国》。台北:麦田。张素贞。2007。〈人前亮三分的生命之歌:潘人木後期的文艺创作〉。收於《资深儿童文学家潘人木作品研讨会-集》。中华-儿童文学学会编。台北:中华-儿童文学学会。张素真。2005。〈五、六○年代潘人木小说面面观〉。收於《战後初期-文学与--集》。东海大学中国文学系编。台北:文津。应凤凰。2007。〈-之忆:潘人木新疆题材的小说〉。收於《资深儿童文学家潘人木作品研讨会-集》。中华-儿童文学学会编。台北:中华-儿童文学学会。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王叔岷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民间文学总论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