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常识

白尾海鵰

生活词典 changshi.cidiancn.com

阅读: 331

英名:W-ite-tailed Sea Eagle

学名:Haliaeetus albicilla

俗名:白尾鵰、芝麻鵰、黄嘴鵰

科名:鹰科

命名者:Linnaeus

发现者:菊池米太郎

发现年代:1908/12/07

发现地点:台南厅凤山竹仔港(高雄县永安乡维新村)

特有种或特有亚种:

保育等级:?

生息状态:稀有冬候鸟

特徵描述:

白尾海鵰,其身长76到100公分,翼展长200至250公分,体重介乎於3.5到7.5公斤之间。雌性的比雄性的大很多,成年的白尾海鵰全身的主要颜色为棕色,头部的羽毛颜色较浅,值得注意的特徵是尾端的羽毛是白色。幼体的嘴和脚较成体的深色,在半成年时,牠们的尾部才变为带黑色条纹的白色。飞行时尾成楔形。

族群分布:

繁殖於冰岛、欧洲、中央亚细亚、西伯利亚东北部、堪察加半岛、库页岛、千岛、蒙古、中国东北北部等地方,冬季南迁於南欧、地中海、非洲北部、埃及、印度北部、中国东南部沿海地区、-、朝鲜地越冬。在-偶而出现;最近一次见於1993年1月,出现於凤山水库。

生态习性:

在繁殖期时,有时离水域很远,生活在草原或海拔1,400-1,500公尺高山上,多单独生活,但繁殖後期常有幼鸟随着,以直线飞行,或栖在-或地上休息,有时长时间站立於乔木枝上。在主要越冬区会成群结队出现在海岸、河口、或湖泊地带,长栖息在地面或树上,吃的食物种类很多,有鱼类、鸟类和腐肉,有时牠们亦会捕猎一些小型的哺乳动物。会在空中盘旋觅食,发现接近水面的鱼则俯冲至水面抓鱼,也会冲入栖息中的水鸟群中追捕鸟类。鸣声是「枯哇枯哇」的大声尖叫。

生态威胁:?

补充说明:

根据文献於日治时期,台北博物馆蒐藏有标本两只,台南博物馆则陈列三只标本,有此可见得,此时期的白尾海鸥物种,应该不算稀少。 

中文关键字:白尾海鵰 , 芝麻鵰 , 黄嘴鵰 , 白尾鵰

英文关键字W-ite-tailed Sea Eagle

参考资料

    方伟宏。2008。《-鸟类全图监》。台北:猫头鹰出版。林文宏。1997。《-鸟类发现史》。台北:玉山社。 -鸟图监,databook.f-k.gov.tw/activity/f-kbook/cata/cata2.asp-sq_no=62.-tm-,z-.-/z-/%E7%99%BD%E5%B0%BE%E6%B5%B7%E9%9B%95

分享常识给亲友.

下一篇:白小灰蝶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疏花繁缕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